【新闻】《佛山商道》专访贝豪:化妆品ODM创新企业的致胜之道发表时间:2022-08-15 16:30 日前,《佛山商道》“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系列在佛山电视台持续热播。作为化妆品ODM领域的“隐形冠军”,贝豪集团CEO梁宏丽受邀接受栏目组专访,用镜头讲述贝豪化妆品ODM创新企业的奋进历程,深度挖掘贝豪的成功密码和制胜之道,为“佛山制造”转型升级提供样板。
《佛山商道》是由佛山市委宣传部、佛山市工商联指导,佛山电视台、佛山市总商会主办,佛山市商务局、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支持的重点栏目。以人物纪实展示佛山企业家形象,宣扬佛山企业家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同时打响“佛山制造”品牌,让更多佛山品牌走向世界,擦亮佛山制造业大市的名片。
位于三水乐平的贝豪全球面膜文化创意产业园主体建筑已经全面完工,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按照建设进度,今年年底即可试投产运营。该产业园融合了创新、科技、美学等概念,是集高端面膜研发、生产、营销、面膜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基地。建成后,将成为贝豪集团全球总部和研发中心,同时也将成为贝豪全球最大的面膜生产基地,面膜日产量可达600万片。
梁宏丽: “生产制造业,如果只会做生产那就只有价格没有价值,必须得插上文化的翅膀,你才有更高的价值。未来其实任何一个企业都一样,如果你只会做生产做产品,我觉得这是基础。唯有就是往品牌的路线去走,然后去做文化,你会发现你在未来可以拓展的空间是无限的。”
目前,贝豪已在中国广东、中国台湾、法国、日本等全球各地布局7家大型面膜工厂,连同在建的面膜文化创意产业园,共同构筑贝豪全球面膜产业链体系。在贝豪集团CEO梁宏丽的规划中,该产业园将建设一座超大规模的全国首家“脸”博物馆,还设有创客空间、游客中心、面膜DIY体验中心等可参观旅游的工业观光项目。梁宏丽要把产业园打造成消费者深度认知中国面膜、让中国面膜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梁宏丽: “中国唯一一个能跟国际大牌相抗衡,能登上国际舞台的化妆品品类,就是面贴膜。只有面贴膜能够成功登上国际舞台,能够跟国际大牌竞争,因为他们不会做!”
始创于1987年的贝豪集团,始终将“面膜是中国唯一能挑战国际大牌的化妆品品类”作为企业信条,并将其融入自身发展的历程之中。2006年,贝豪正经历转型的阵痛。当时的护肤品市场几乎被欧美品牌所垄断,而贝豪做全护肤品类需要很高的成本,而且没法聚焦。一条台湾新闻启发了贝豪的转型方向。
梁宏丽: “我们还是一家做护肤品类的一个小工厂的时候,当时我记得很清楚,跟我们家董事长,我们两个看台湾的新闻是这样报的。贴片式面膜,那时候是无纺布,贴片式面膜当时在台湾的年消耗量是5亿片,当时台湾才2300万人口,那么你可想而知,当然它包含出口,当时它本土的消耗量已经有8000万片了。那可想而知,如果把大陆的市场培育一下,市场空间我们就可以有无限的想象。”
2008年之前,市面上的贴片式面膜膜材都是以传统无纺布为主,吸水性以及体验感都比较差。要做颠覆性的产品创新,梁宏丽选择从解决面贴膜材质的痛点开始。
梁宏丽: “我们要去做面膜,这个面膜你已经找到了你的精准的对手,就是要革命掉这个传统无纺布的面膜。对它所有的反面,它厚重你要找轻薄,然后它白色面具你要找透明隐形,不吸水你要找吸水性强的,那么它这个材料是不安全的材料,你要找这种百分百的植物纤维,它还得能符合量产,符合好的体验,那么还有这个稳定性。你这些条件都要满足,其实这是很难的,其实当时真的非常非常难的一个课题。一直到2008年的下半年,那个时候在国内找完都找不到,后来我们再去周围的地方,因为知道日本有做纸、纤维这种材料,他们的技术比较超前一些,就这样我们就跟日本的所有工厂产生了对接,找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产品,就是我们蚕丝概念面膜1.0版本的产品。”
2008年,贝豪全球首次提出轻薄透贴、薄如蝉翼的“蚕丝面膜”概念,历经三次的更新迭代,膜材的安全、轻薄、体感已做到了极致。为进一步革新膜材,2014年贝豪对面膜的材质功效展开探索。这一次,梁宏丽要找到全世界最适合做面膜膜材的炭。
梁宏丽: “当时我们想说这个面膜透明隐形的已经到一个顶端,那我们要去做一款差异性的产品。跟透明隐形反差最大的肯定就是黑色,它还要具备功能。然后我们就开始去评估,查所有炭的资料,那么就找到说日本的纪州有备长炭。这个备长炭是当时我们做了调研以后,发现它还没有做成面膜的载体,必须要用微米技术把炭做成炭粉,把它融到植物纤维里面,再制成面膜的纤维载体。”
2014年5月,贝豪推出备长炭黑金面膜,让面膜具备了皮肤清洁功能。2016年5月,贝豪用花水代替纯水,推出大马士革玫瑰花水面膜;同年11月,突破性实现0防腐剂的技术攻关,推出提拉紧致V脸面膜;2020年,又推出紧致抗皱面膜,聚焦抗氧化、抗衰老功效,是当下高端面膜的标杆性产品。
梁宏丽: “其实做每一代产品创新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但是我们只知道在我们的基因里面,我们必须要去做创新!因为一个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这是必须的,但是创新的背后必须要创造有利的市场传播价值,我觉得创新才值得。”
在推动产业升级的进程中,贝豪给自己赋予了技术创新担当的使命,从材质、成分、工艺、体验等各个维度一次次刷新产业认知。贝豪每一次的产品创新,都具有实质意义的技术飞跃,均推动了产业跨越现有技术与市场认知的藩篱,也引领了面膜品类的进化升级,为面膜品类创造新的传播价值。在高度集中的专注力和创新力推动下,贝豪跻身化妆品ODM创新企业序列。
梁宏丽: “贝豪研发所有的产品,第一市场上一定是没有的;第二我们再想去把它功能升级的时候,一定从最贵的开始先用,最贵的代表着没有人会用,那已经屏蔽掉了很多竞争对手了,最贵的没有人用,你先用,机会就是你的。其实我们研发产品的理念一定是从最好最贵的,然后从最难的事情开始做,因为最难就代表着别人也很难做,他就即使想去仿你,那还要好几年以后的事情,我能领先几年已经够了。”
面膜品类的进阶之路并非坦途,想要在这个赛道中保持优势,贝豪对所有研发创新确立明确目标:坚持真研发和真创新,还必须恪守安全、有效果的品质底线,力求把品质做到极致。
梁宏丽: “所有在实验室里研发出来的产品,一定是我本人测试,我还没有测试喜欢之前,我们的员工是没有机会试到脸上的。所以一定是非常安全,我的产品如果不能打动我自己,我就不会给别人用。一定是自己拿出来这个产品我就很自信了,我给家人给我的小孩用我都很自信的,这个产品是非常安全的产品,而且还有效。”
在梁宏丽这位超级产品经理的监督下,贝豪以对待艺术品的态度生产每一片面膜。通过规范化的作业流程、严谨的管理制度,践行梁宏丽的“完美主义”。贝豪在选材、生产、品控等方面都设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标尺”。每一批原材料都自带“身份证”,产品安全从源头追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论是原料,还是半成品、成品,每一批次的产品都要取样,对样品进行质量检测,严格遵循优等品出厂的原则。
梁宏丽: “我觉得一定要真材实料、安全有效、品质稳定,其实这十几个字,每个企业都会说,但是你能不能真正做到?我觉得做生产制造业,就这一点也是蛮难的。”
据中国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面膜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5%,市场潜力巨大。可是,面膜同质化现象明显,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低价内卷严重,整个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消耗与混战。基于对市场的深入了解与洞察,贝豪集团定位清晰:只做中高端的产品,并将每一款产品做到差异化,保证客户在运营品牌时,都能主打差异化市场。
梁宏丽: “因为我觉得是低价的产品,它也不可能有更多的利润去做研发,也代表不了国货,那么只有这种高端的、高价位的、有合理利润的产品,你才能走得更长久,才能让你的研发得以持续。国家在提倡高质量发展,文化自信,那么国货国潮崛起,国货品牌崛起,那你说什么能代表国货?低价一定是代表不了国货的,我觉得一定是高端的品牌,才能代表国货,能够登上国际舞台。”
转型之初,贝豪就坚持走高端路线,做高端面膜制造先行者。在梁宏丽看来,高端才能成就真正的品牌,高端才能开创面膜品类更大的想象空间,高端才能令中国化妆品品牌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身处产业供应链上游的贝豪集团,肩负中国面膜产业旗手的使命。不仅只满足在国内市场做标杆,还要在国际美妆界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梁宏丽: “我们贝豪的一个我们最核心的一个理念,就是改变消费者对国货的认知。因为在这个品类确实是跟国际大牌有一个差距,但是我觉得现在的生产制造业,包括我们行业、我们的产品品质已经优于国际大牌了,我们跟国际大牌之间差的是什么?文化差异和品牌的历史沉淀。”
近年来,贝豪一直都在致力于面膜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输出,每年会在全球各大美容展会平台设展,包括像意大利博洛尼亚美容展、美国拉斯维加斯美容展等,通过对中国面膜文化的持续性海外输出,慢慢改变全球消费者的护肤习惯,让世界爱上中国美妆。
梁宏丽: “作为生产制造业,你要看得更远,看得更高,然后一定要站在这种行业的视角,行业的高度来去看。其实在这个品类来讲,我们在国际上还是没有知名度,但是我们一直对标的就是国际品牌。因为面贴膜是欧美国际大牌在这个板块没有优势的,就是他们在洗护彩妆都很有优势,但是贴片式面膜他们没有优势,没有文化,没有历史,更没有使用习惯。那么现在国家也在提倡文化自信,这个品牌强国,其实我们也是紧跟着国家大的政策去走。我觉得其实应该要朝文化自信、文化转型这个板块去走。”
贝豪集团持续专注面膜领域前沿,遵循“真研发、真创新”的基本原则,以颠覆性的产品创新,持续掀起“面膜革命”,不断提升品类价值,推动品类发展。贝豪全球面膜文化创意产业园,标志着贝豪集团迎来第二次转型升级,相信这家全球知名的化妆品ODM创新企业,将助力中国更多化妆品品牌登上国际舞台,以国货之名,争夺美妆全球话语权。
|